KOL投放指南:聊聊关于“内容种草”的那些事

2021-06-25

近两年,“种草”这个词一直被我们常挂在嘴边,小到几元钱的文具,大到几十万元的汽车,都可以成为种草的对象。简单来说,“种草”就是通过内容将产品“剖析式”的呈现给用户,从而在用户的心里埋下购买欲望的“种子”。

在万物皆可“种”的时代,各大社交平台已成为用户接收品牌(产品)信息的最主要渠道。可能是偶像在社交平台上推荐的某款产品,也可能是关注的博主发布的测评视频,或者是其他消费者的使用心得,不知不觉中就被种草于无形。 

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,得消费者的心得市场,种草确实是品牌占领用户心智的一条有效捷径。随着“种草营销”的崛起,众品牌方以内容为核心,依托于社交平台,在争夺用户心智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。

那么,今天小微就与大家聊聊 “内容种草”的那些事。

01 输出有效内容才是种草

内容营销发展到如今,用户早已在庞杂的信息中变得不再敏感,现在如果还只是找网红发几篇满是优点的通稿,在用户心中根本掀不起任何波澜。 

那么何为有效?关键在于能被用户所接受且信任。 

种草内容的重点最好只聚焦产品的一两个核心卖点,尤其是能满足用户的痛点、痒点的需求。再者是结合使用场景、融入KOL人设的话语来输出内容。

比如华为nova7 pro联合几位美妆博主的种草视频,并没有占用多少篇幅来介绍手机功能多么强大,而是藉由博主的上妆过程,对妆容细节清晰的视频录制效果,由此向受众展示了手机前置的自动对焦+眼部对焦功能。这一硬核的产品功能点,可以说与美妆的场景有着天然的匹配,更是解决消费者需求痛点的利器。

图源微博

而相反地,生硬的夸赞不仅无法吸引到受众,还会给用户造成目的性太强的感觉,留下“强行推销”的印象。

另外有效种草还建立在一种信任基础上,除了KOL自身受粉丝信任以外,在内容形式上也要尽可能做到真实、让人信赖,这样的种草形式常见的是:产品测评、惊喜开箱等。 

产品测评

博主记录自己亲身试用产品的过程,包括分享产品的外观、使用体验、产品性能等内容,并根据真实结果进行点评。比如成分党护肤品,结合KOL自身使用经历来体现成分功效;或是一些小家电,通过现场演示或测评来展示其功能。这种站在测评的角度来使用产品,以“实打实”的体验让用户自发感受到产品的使用效果,相对而言更客观、信任度更高。

惊喜开箱 

博主将不同的商品包裹依次打开进行产品展示,并向粉丝介绍、试用产品,以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分享对产品的直观感受,从而激发用户的好奇心。博主开箱呈现的是首次打开产品的“惊喜感”,强调的是对产品的第一感受,对产品的反馈更加真实。而且开箱一般会涉及不同种类的产品,推广的产品可以自然植入其中,广告痕迹弱。 

02 种草≠销售

有不少的人将“种草”错误地等同于“销售”,甚至将销售额作为衡量KOL投放的唯一指标。不可否认,种草与销售转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但更多的是为品牌、商品做曝光,潜移默化的建立口碑,缩短用户对产品认识-认知-认可的时间,从而促进销售转化,但单靠种草通常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销量。 

今年直播带货爆火之后,也有很多人将种草与直播放在一起作比较。可以这么说,内容种草靠KOL,销售带货靠主播。KOL和主播从某种层面来说,都能带货,因为他们都是在粉丝群体中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人,但前提是要看你对“带货”怎么理解。

小微觉得带货其实有两种:一种是像李佳琦那样的直接带销售,另一种是种草类的。比如你找了KOL推广你们家的产品,最后虽然没有直接带来明显的销量,但是发现产品在社交媒体的讨论量、店铺的粉丝量、商品加购量、收藏量这些指标都增加了,那这些算不算是带货呢?自然也算。 

03 微博是品牌必选的种草阵地

近年来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,微博的风头早已大不如从前,但从现状来看,微博依然是各个品牌必选的种草阵地,且拥有其他平台不具有的特点。

1.从种草主体来看,微博拥有其他平台很难快速累积的极其庞大且多样的内容创作者,包括明星、各内容垂类的KOL和KOC、品牌蓝V等,这四类创作者为品牌提供了多场景、全链路的种草模式。

2.微博的内容形式和功能工具也足够多样化。图文、短视频、中长视频全部囊括,微博始终跟随着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和偏好进行更新迭代,这也是当下品牌营销能够以多样化的内容形式组合集中呈现的基础。 

3.微博先天的强社交属性就已经让其具备了内容种草能力。以评论、转发、参与话题讨论为主要互动方式,微博用户参与其中便有了深度互动的意愿与意识,因此也就更容易被种草。

基于创作者体量庞大且多样、内容形式多样以及具备强社交属性这三大特点,微博为品牌种草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。